《RAIDOU Remastered: 超力兵团奇谭》:PS
201
2025-07-06
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专栏作家马克斯•布特最近说了一句话,让不少人感到意外:他说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,最后赢的会是中国。这个判断一出,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,贸易战究竟带来了什么,以及中美之间真实的力量对比究竟怎样。
增长曲线谁更陡峭
要看贸易战的结果,直接看经济数字最清楚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5.3%,这个增速不仅超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,更与美国1.25%的增长形成强烈对比。
这种差距背后,是中国经济模式的调整见效。中国通过改革和科技创新,找准了新动力。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这些领域,增长势头非常猛,它们稳定了整体经济。
美国的情况则不同。高通胀压力一直困扰着他们,制造业也面临空心化的难题。虽然美国政府想让制造业回流,但效果不明显,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也在持续走低。
贸易结构的变化更值得细看。中国对美出口的依赖度,从2018年的19.2%降到了2024年的14.7%。
在2024年,东盟取代了美国,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,贸易额占比超过了15%。这种减少对美依赖的进程,在特朗普加征关税后反而走得更快了。
中国企业采取了多元化市场策略,把产品卖到了欧洲、中东和拉美。同时,中国还努力扩大国内需求,应对外部的冲击。
而美国这边,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导致进口成本上升,国内物价跟着上涨。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,只能保持高利率,这反而压制了美国本土的经济活力。
摩根大通有研究指出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实际的有效关税税率升到了9.8%。但这个做法并没有让美国的贸易逆差变小,反而让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大约80%的额外成本。
自己挖坑自己跳?
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判断失误,在实际执行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。他们推行的那些削减外交援助、压缩科研投入的措施,本来想把精力都放在“美国优先”上,却无形中给了中国施展拳脚的空间。
就在今年7月,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支出法案,撤销了90亿美元的外交援助。这笔钱原本用在联合国维和、全球卫生项目等重要领域。
美国这种主动削弱自己国际影响力的做法,直接让它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变弱了。比如,美国长期承担着联合国22%的常规预算和25%的维和预算。
资金一断,很多原本的人道救援项目都停了下来。而中国这个时候选择增加捐款,提供技术支持,慢慢地填补了美国留下的空白。
在国际组织里,美国的“退出”行动,也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得更快。特朗普上任后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,并且停掉了对它的资金支持。
马克斯•布特直接把这个决定说成是“送给北京的一份大礼”。中国抓住机会,投入更多力量到公共卫生外交上。
通过“健康丝绸之路”项目,中国向85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,还捐赠了超过46亿美元的医疗物资和疫苗,这些帮助覆盖了发展中国家2.3%的人口。
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,美国一缺席,中国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、教育合作等方案就更容易获得支持。这种“美国退场,中国补位”的情况,在气候变化、数字治理这些新兴领域也出现了。
比如,中国在《巴黎气候协定》框架下承诺的那些碳减排目标,已经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参照。而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反复不定,损害了它自己的国际信誉。
新赛道谁是王者
决定未来竞争力的科技领域,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赶超。布特在文章中提到了电池、太阳能电池板、电动汽车和无人机这些行业,它们都成了中国“弯道超车”的典型例子。
到了2024年,中国企业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市场占据了超过80%的份额,全球60%的电池产能来自中国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公司的技术突破,让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形成了完整的优势。
在电动汽车领域,比亚迪在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了427万辆,同比增长41.26%,其海外市场销量激增了71.9%。高端品牌仰望U8的颠覆性技术也引起了国际关注。
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上,更延伸到了标准制定。中国主导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,正逐步成为全球行业规范。无人机产业的崛起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。
中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额从2022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0亿美元。大疆、美团等中国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全球7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美团无人机在迪拜开通了第一条商业配送航线,还拿到了阿联酋首张超视距运营资质。这种“技术输出加模式创新”的组合,让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占了先机。
反观美国无人机企业,它们受制于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问题,在消费级市场已经很难和中国品牌竞争了。而在军用领域,中国的彩虹、翼龙系列无人机靠着高性价比,正在打破美国的垄断局面。
潮头何处立
贸易战打了半年,结果的天平已经非常明显地倾斜了。马克斯•布特虽然带着一点不情愿,但他的结论确实揭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。
当美国还在坚持那种零和博弈的老旧思维时,中国却凭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在经济、科技和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,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格局。
这场力量较量的最终赢家,可能不是某一个国家,而是那些主动拥抱开放、合作,追求共赢的时代潮流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