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勒斯坦抓住1个以色列特工!不要赎金也不杀,只换了1个日本人
128
2025-07-26
前不久,印度拿着几个霹雳-15导弹碎片,邀请美、日、法等国共同研究,但印方没想到“报应”来得这么快,巴基斯坦也向中国发出邀请,一同分享胜利果实。
印度的“胜利宣传”还未结束,让其“破防”的情况又出现了,据《亚洲防务安全》网站报道,在印巴空战中,巴基斯坦击落了大量导弹和无人机,巴方愿将这些武器残骸邀请中方一同分析研究,“战利品”名单上,印度的骄傲——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巡航导弹、北约国家的现役主力武器——风暴阴影隐身巡航导弹、以色列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全部榜上有名。
【印度“布拉莫斯”导弹残骸或被巴基斯坦获得】
印度开了先例,就不能怪巴基斯坦有样学样
还记得几个月前,印度军方“打肿脸充胖子”,将收集到的霹雳-15导弹碎片全国巡回展览,还邀请美日等国一同破解研究,搞得好像印方捡到什么大便宜一样。
这么久过去了,也不知道印方的逆向破解进行到哪一步了,反倒是巴基斯坦这边主动出击,用印度的招数来让印度“破防”。
仔细想来,既然连印度这个冲突中“吃瘪”的一方,都能有所“收获”,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的巴基斯坦这边,自然收获只会更多。
此前巴方可能出于种种顾虑,并未第一时间公开这些成果,但印方既然开了这个先例,也就不能怪巴基斯坦有样学样了。
比较讽刺的是,前文中提到的两种导弹和一款无人机,是印方这些年来凭借狠砸经费和在西方国家中的“好人缘”,费尽心思才攒起来的“军事现代化”脸面。
【巴基斯坦的斩获可能远超想象】
结果在冲突中,这些武器不仅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,残骸还被巴基斯坦大方地请了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多国“技术团队”来参观,不仅印度要心惊胆战,连带着出售给印度武器的国家,也要跟着受牵连。
这三种武器中,值得研究的部分有很多,比如“布拉莫斯”号称印度的“航母杀手”,到底是徒有其表还是货真价实?比如“风暴阴影”导弹作为北约国家的主力武器,其隐身性、突防能力和机动性有什么独到之处?再比如“哈洛普”无人机走上了怎样的技术路线?这些信息,平常想要获取的难度极大,现在全成了碎片躺在别人实验室里。
更重要的是,这意味着,在以后对付这些“明星武器”时,可以针对性打造出更便宜、更有效的防御策略,这对印度和背后的军火商(俄罗斯、法国、英国、以色列)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威胁,以后印度再想买武器,是不是得先交一笔“保证金”呢?
【印度也想破解但没这个能力】
逆向工程?印度眼红但玩不转
当然,想要仅凭残骸就对装备进行“逆向破解工程”,难度非同小可,对于这一点,印度应该深有体会。
想当年,印度引进了苏联米格-21进行仿制,结果在手把手教学的情况下,愣是折腾了几十年还没吃透,连零件都做不到完全自主。
相比之下,几乎同期引进米格-21的我国就是“优等生”水平,不仅迅速完成了国产化,更是在国产装备的道路上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中印之间的差距在哪?不是印度专家不够聪明,是印度的“底子”太差,想要完成逆向破解,材料专家得懂这块金属为啥能耐高温;电子工程师得明白电路为啥这么设计;软件工程师得能编写加密代码;机械工程师得吃透结构强度。
中国有这个恒心,才逐渐搭建起庞大且成体系的人才库和工业基础,才有了强大的破解能力。
换言之,“逆向破解”说起来容易,但这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经验积累,能透过现象看本质,中国几十年“引进-消化-吸收-再创新”的路子,才练就了这种能力,印度拿着几个碎片就沾沾自喜,不过引人发笑罢了。
更重要的是,逆向的目标从来不是仿制,而是为了最终自己能造出更好的,拆懂了布拉莫斯,可能就会抛砖引玉,为下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找到了灵感;摸清了风暴阴影的隐身技术,自家的巡航导弹就能更隐蔽。
印度的装备水平往往停留在“凑合用”的阶段,国产战斗机、航母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更别提推陈出新了。
所以,同样的残骸,在中国手里是金矿,在印度手里可能真的就是一堆需要处理的昂贵废铁。
【俄军斩获的“风暴阴影”导弹残骸】
各国向巴基斯坦讨教“打印”经验,印度还在向俄罗斯租轰炸机
其实印巴冲突中的信息真真假假,两边的媒体乃至高层均参与了舆论战,对此我们理应冷静地看待。
但奈何印方放出的“捷报”和科幻片一样,最近又在叫嚣“成功截获歼-10CE和霹雳-15的绝密电磁信号”、“数据已整合进数据库,能干扰压制中国武器”,是在让人严肃不起来。
印方的做法,更像是为了掩饰战场损失、安抚国内情绪、在国际盟友面前刷存在感,这种“精神胜利法”,恰恰暴露了其技术底气不足和对西方认可的深度依赖。
【SH-15轮式自行榴弹炮】
反观巴基斯坦,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有着丰富“打印”经验的尖子生,同样饱受印度威胁的孟加拉国,就来巴基斯坦学习先进经验,派代表团参观了中国造的SH-15榴弹炮。
回顾这场冲突前后的种种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印巴军事发展路径的深层差异,印度的问题是“想要的太多,能做的太少”,追求“万国牌”的高精尖,租借俄罗斯图-160轰炸机实现“核三位一体”,却连基础国防工业的“内功”都没练扎实。
武器靠买,技术消化不了,出了事只能靠宣传找补,结果就是,雄心勃勃的计划常成空中楼阁,吹嘘的技术优势在实战中漏了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