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分畅销的《重生八零:毒妻不好惹》,通宵追完才过瘾
150
2025-07-20
随着一张新款战机照片的曝光,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军迷的热议,大家一开始都觉得挺意外,没想到居然还有高手在暗中创造,现在两款六代机已经遥遥领先,竟然还出现了第三款,倒是让美国军工的心情变得复杂纷繁。有关于这架战机的猜测也挺多,有人说是CCA的无人僚机,也有人猜可能是有人机,不过目前来看,它和西工大的一项专利关系似乎最为紧密。那么,西工大到底能不能搞出自己的飞机?为何有人会说这款战机是六代舰载无人机呢?
现在大家热议最多的说法就是,西工大没资格研制飞机,所以这个第三款六代机跟西工大没关系。其实,这也反映出不少人对西工大的实力了解不太深入。的确,西工大还没有单独拿出过一款完整的战机来,担任总设计单位,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整体科研水平有限。比如,歼7E的双三角翼就是西工大的参与项目,成飞是总师单位,而西工大只算副总师单位。
2023年1月,西工大在山西靖边机场进行了“翼身融合缩比试验机”的试飞。除了这次,他们还曾参与歼20的机械可靠性和结构减重难题研究,涉及运20超临界机翼的开发。C919的研制技术中,西工大贡献位居第二,第一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。了解了西工大的实力之后,再看看他们在新战机方面的专利,就觉得更有说服力了。
这个专利其实分成两块,第一块是“变后掠翼舰载机”,第二块是“一种用来评价舰载机自主着舰信息融合算法的方法”。从相关专利的外观图片来看,这个“变后掠翼”的设计跟最近曝光的第三款六代机挺像的。那么,结合这些信息,我们也能大胆猜猜看。
这第三款舰载机,看着就明确是一架舰载机。
第一个细节,西工大的专利已经说明得很清楚,变后掠翼属于舰载机专利,毕竟用这个设计能取代折叠机翼,节省空间,就像F-14雄猫那样,很适合上舰使用。如果说是舰载机的话,到底是有人还是无人?很大可能是无人机,这点理由还不少。此外,西工大提交的专利除了变后掠翼这块,还涉及到一个“自主着舰融合算法”。要是是有人机,就没必要用自主着舰这套技术,只有无人机才会用到这玩意。
第三个细节,关于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定位问题,目前加上之前的北六代歼50和南六代歼36,基本上就算三款六代机了。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,这其实是技术比拼,优中择优。但咱们在五代机领域从没搞过三款机型的竞争,既然六代机的研发周期更长、成本也更高、难度更大,这会不会搞三款有人机互比呢?这事儿,得打个问号哈。
而且,有一点得留意,这款“六代舰载无人机”采用的也是兰姆达机翼,跟歼50采用的气动布局是一样的,只不过因为是舰载机,所以改用了“变后掠翼”兰姆达机翼设计。这一细节,说明这款舰载无人机和歼50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渊源。再说了,歼35作为一款多功能舰载机,也是多型机型的结合体,我觉得这新机很可能是从歼50衍生出来的无人舰载机,毕竟歼36太大,配上三发的设计上舰就比较困难。
不过呢,有个小疑问,也不好不解释:为啥一开始出现在眼前的不是有人驾驶的六代舰载机,而是这个无人版本?其实,很容易理解,现在咱们的五代舰载机歼35还没正式装备到舰上开始战斗呢,这块的需求还不算特别紧迫。所以,先从歼50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一款舰载无人机,等研发出来,如果可以上舰,就能跟歼35一起配合,用来积累六代机在舰上使用的经验。这样一来,也能为未来的下一代(可能直接就是七代)舰载机打下更多基础。
说得实在明白,其实这第三款六代机的基本面貌都已经浮出水面了。西工大搞定了“兰姆达机翼变后掠翼”这项技术难题,然后申请个专利,这也挺符合常规流程。整个机型的总体设计,可能还是在成飞或沈飞牵头,西工大仍然负责一些关键技术的副总师工作。总之,这次西工大确实干得挺棒,至少在兰姆达变后掠翼和自主着舰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。
现在咱们的装备信息公开得挺彻底的,也基本没有啥藏着掖着的。反观美国的F-47和FA-XX,连个 PPT 图都没定下来。其实要是还记得“暗剑”无人机,就懂得,大型自主无人机这块儿不用担心驾驶舱和人机交互方面的问题,所以研发的速度挺快的。加上六代机技术的平滑转移共享,第三款六代机无人舰载机出来,既是让人觉得意外,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