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烤”面包竟是预制菜?穷鬼超市又背刺消费者,官方已介入调查

68 2025-07-29 23:24

近期,上海一位市民在奥乐齐超市购买了标有“现烤”字样的贝果,咬了一口却发现里面有异物。她随后向店员反映问题,并查看了配料表,没想到看到的内容更让人吃惊。

这个贝果的生产日期竟然是一个月前,包装上写着零下18度冷冻保存,可是货架上的标签却赫然写着“新鲜出炉”“只卖一天”。这样的情况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,引发了大家的质疑和热议。

消息很快传开,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调查。这说明大家对“现烤”这三个字的意义其实各有理解。很多人以为“现烤”就是刚从烤箱出来的,但其实不少产品是提前做好冷冻起来,再加热或解冻之后售卖。商家更喜欢用“现烤”这个说法吸引顾客,却不会主动告知产品加工和保存的具体情况。

站在营销的角度来“现烤”成为了许多店铺惯用的手法,这样能让产品看起来更新鲜,还能节约成本、提高效率。真正让人疑惑的是,店家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食品是否只是加热过的预制品,导致不少人误以为是当天制作。

随着类似事情越来越多,消费者逐渐对“现烤”这类说辞产生了不信任情绪。一些品牌也因此名誉受损。为了避免再次受骗,大家开始关注标签上的详细信息,比如生产日期和原料内容,而不再只看宣传用语。

现在,监管部门已经介入,准备评估“现烤”标签是否合规。这也意味着,以后类似表述可能会被严格规范,让产品信息更加清楚透明,保障购买者的知情权。

很多连锁企业和便利店也用这种中央厨房生产、运输到店、简单加热、再贴“现做”标签的方法。虽然看起来方便又高效,但如果不向客户说明真相,也可能让品牌形象受损。

大家并不是完全没有选择权,消费者有权知晓所买食品的真实情况。如果品牌不守信用,失去顾客的信任,那恢复声誉也会很难。

这次事件只是行业问题的一个缩影,背后反映出现代零售的普遍现象。营销套路固然多,但消费者的辨别能力也在提高。只有坦诚和透明,才能让零售商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
下一篇:2025年灵活就业转职工社保咋操作?年限合并咋算?一文讲透!
上一篇:昔日天后争议不断如今生活引人深思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