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售《原神》卡牌被判赔57万,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案例
74
2025-07-15
"您的股票即将变成一张废纸?" 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,中国恒大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将被正式取消。这个曾经市值超3000亿的房企巨头,最终因连续18个月停牌且未满足复牌条件,被香港联交所依据《上市规则》第6.01A(1)条强制退市。对于30万持有恒大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而言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退市决定背后的规则逻辑
香港联交所的退市决定并非临时起意。根据公开信函,恒大未能完成三项核心复牌指引:公布所有未披露的财务业绩、解决审计保留意见、证明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。更关键的是,恒大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后,始终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交易,触发联交所"18个月停牌红线"。
退市后恒大股票仍具法律效力,但将彻底丧失流动性。这意味着投资者既无法通过公开市场抛售,也难以评估其实际价值。值得注意的是,恒大已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,这相当于主动关闭了最后的法律救济通道。
投资者维权三大核心路径
债权申报程序 对于持有恒大债券的投资者,需在清盘令下达后21天内提交债权证明。根据香港《公司条例》,债权清偿顺序为:有抵押债权>员工工资>税款>普通无抵押债权。2023年恒大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显示,普通债权人的预期回收率不足10%。
集体诉讼机制 若投资者能证明恒大存在虚假陈述(如财报造假),可依据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第213条索赔。但难点在于需举证投资损失与虚假信息存在直接因果关系。参考2022年恒大物业134亿存款被强制执行案例,此类诉讼周期通常长达3-5年。
跨境维权特殊通道 内地"港股通"投资者可通过开户券商提交材料,由中国证监会通过《跨境受监管机构备忘录》协调处理。但实践表明,2021年至今通过该机制成功维权的案例不足5起,且单笔赔付金额普遍低于投资本金的15%。
境内投资者的维权困局
证券律师指出三大现实障碍:首先,港股通投资者不能直接参加香港股东大会,对破产重整方案缺乏话语权;其次,内地法院需经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才认可香港判决,2023年此类裁定平均耗时11.8个月;最后,跨境取证成本高昂,单次律师见证公证费用就超过2万元。
建议投资者立即联系中证中小投服中心。该机构在瑞幸咖啡退市案中,曾帮助内地投资者获得约20%的赔付。需特别注意,2025年8月22日前必须完成持仓证明公证,否则可能丧失基本债权人资格。
维权行动时间表与证据清单
关键时间节点:8月22日前完成持仓公证→8月25日起45天内债权申报→6个月内启动集体诉讼→2025年9月关注首次债权人会议。
核心证据链需包含:加盖券商公章的港股通交易记录、恒大2020-2024年财报原件、联交所所有停牌公告公证文书。特别注意保存2024年1月29日停牌前的最后一笔交易记录,这将是计算损失基准的关键依据。
高风险提示:退市股票场外交易诈骗高发。2023年香港证监会查处12起假借"恒大股权收购"的诈骗案,单案最高涉案金额达4700万港元。
退市不是终点:长期维权路线图
回顾香港资本市场历史,汉能薄膜2019年退市后,投资者经过4年维权最终获赔约32%。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三件事:定期查阅香港破产管理署公告、加入法定债权人委员会、保存所有通信记录。
香港投资者学会(HKSI)现已开通恒大维权专线,提供免费法律咨询。记住,8月25日只是法律程序的开始,而非终点——正如2008年雷曼迷你债事件所示,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善后往往需要5-7年周期。保持理性,留存证据,才是穿越资本风暴的唯一方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