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、女马拉松冠军出炉 细数田径场的“劳模”
186
2025-07-02
文 / 诺诚游戏法 朱骏超 陈杰
01
制售《原神》侵权卡牌,
侵权方被罚 57 万余元
近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 5 起侵权假冒破坏公平竞争的典型案例,由米哈游发起维权的"侵犯《原神》注册商标专用权卡牌案"入选。
2024 年 3 月,米哈游发现市场上存在制售假冒卡牌的行为,这些卡牌的设计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米哈游的"原神"" GENSHIN IMPACT ""枫原万叶" 等注册商标以及游戏角色。
图为查获的侵权卡牌
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经调查发现,自 2023 年 6 月起至案发,当事人方某某在未经许可情况下,组织设计、生产制作侵权卡牌产品 4031 盒,共计 11.1 万余包,违法经营额 14.3 万余元。
另查明,上海某有限公司(方某某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)在明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,仍为方某某设计涉案侵权产品,构成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》第七十五条为侵犯他人商标权提供便利的行为。
最终徐汇市监局认定方某某与上海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行为,均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。方某某被依法处以违法经营额 3 倍的罚款,共计 42.9 万余元,上海某公司被依法处以违法经营额 1 倍的罚款,即 14.3 万余元。
诺诚评论:
值得关注的是,在该案中,方某某身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,执法部门认定其组织实施侵权行为的责任更为重大,罚款较重;同时将该公司的行为定性为"为侵犯他人商标权提供便利",罚款较轻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对于侵害商标权的行为,并未在行政处罚层面规定公司与直接责任人员的双罚制。而此次处罚决定,既实现了对公司及直接责任人员的双重惩处,又通过加重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,精准打击了实际控制人将公司作为工具实施非法侵权行为的现象,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侵权问题。
02
玩家买号充值后被封号,
法院:运营商无需退款
2023 年 1 月至 2 月,齐某通过网购平台购得 9 个他人实名注册的手游账号,并使用个人及他人账户向 9 个账号充值共计 3.5 万余元。
一个月后,齐某发现账号均被游戏运营方雷某信息公司封禁。协商解锁未果后,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解封账号并退还全部充值款项。
针对齐某是否具备权利主体资格问题,法院认为,游戏账号的实名注册人是其法定权利人,账号相关权益基于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而产生。用户协议作为网络服务合同,明确约定账号不得转让。
在游戏账号对应的实名注册人未变更的情况下,其他人凭账号、密码等登录游戏账号并从事相关行为,一般应视为实名注册人的行为,相应合同权利义务应由实名注册人享有和承担。
齐某并非账号实名注册人,也不认识原注册人。即便存在账号转让行为,此举违反用户协议约定,对游戏公司不发生效力,相关合同权利义务仍归属实名注册人,故齐某不具备主张账号权利的资格。
针对充值款项问题,法院认为,齐某充值的虚拟货币"金元宝"已实际转入账号。该充值行为无论是否基于齐某与账号实名注册人的合意,实质上属于齐某与实名注册人之间的法律关系,与雷某信息公司无关。因此,齐某无权要求游戏公司退还充值款。
法院最终判决驳回齐某全部诉讼请求。
本案明确了游戏账号交易的相关法律规则。游戏运营商以玩家的实名注册信息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基础,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确定性,服务的提供、纠纷的解决及责任的追溯,均与该实名注册信息直接对应。
通常而言,游戏用户协议中会包含账号不得转让的条款,玩家对自身游戏账号的使用及所享有的权益,应当受到该条款的约束。若玩家违反协议约定擅自交易游戏账号,则账号交易行为对游戏运营商不发生法律效力。
03
利用游戏新手福利牟利,
获刑五年
2021 年,小曾通过从同学丁某发送的邀请码在游戏平台注册账号,领取新手道具后通过游戏外的方式进行交易而牟利。
但由于该道具仅提供给新注册用户,于是曾某联系丁某,利用丁某发送给他的 3 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注册。
2024 年 10 月,小曾为发展业务,在贴吧、论坛引流并创建微信群,组织下线,教授"薅羊毛"方法,为下线提供信息以抽取 5% 佣金。经查,小曾共收受 1800 万余条个人信息,非法获利 1 万余元。
2025 年 6 月 6 日,龙港检察认为小曾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非法收受公民个人信息,后又向他人提供,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对小曾提起公诉。
6 月 13 日,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小曾有期徒刑五年,并处罚金 5 万元。
鉴于网络游戏强实名认证措施的全面落实,号贩子仅靠自身身份信息难以批量注册游戏账号,往往转而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注册。这种操作模式使得游戏账号的注册与贩卖行为,从一开始就极易触碰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红线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,为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。
在此背景下,从事游戏账号交易的黑灰产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显著升级:不仅可能因破坏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,需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;更严重的是,一旦涉及非法获取、使用公民个人信息,便可能触犯刑法,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
04
韩国代理人制度拟更新,
游戏日均1000 次下载即纳入监管
2025 年 7 月 9 日,韩国文体部就《游戏产业振兴法》施行令修订案再次进行立法预告,重点内容为不论海外游戏公司规模大小,只要其服务的游戏年累计下载量超过 365000 次,都须指定国内代理人。
今年 4 月,韩国文体部发布《游戏产业振兴法》施行令修订案立法预告,规定了必须指定国内代理人的海外主体标准:
(1)上一年度销售额达到或超过 1 万亿韩元的主体(销售额不限于在韩国产生的销售额或游戏领域的销售额,而是包括全球范围内产生的总销售额);
(2)截至上一年度末,前三个月平均国内用户数达到 10 万以上的游戏分销或提供主体;
(3)即使不满足上述条件,若发生或可能发生对游戏用户造成重大损害的事件或事故,经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认定,也属于义务指定对象。
但该制度被韩国业界质疑能否有效实施,因其设定的门槛过高,无法规范中小型海外游戏公司。
对此,韩国文体部向外界征求意见,并再次发布立法预告,将适用范围中"截至上一年度末,前三个月平均国内用户数达到 10 万以上的游戏分销或提供主体"修改为"对于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上运行的游戏,截至上一年,向国内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新安装的次数日均达到 1000 次以上的游戏进行分销或提供的主体"。
此次调整通过降低代理人指定的门槛,实质上将更多海外游戏公司纳入韩国监管体系。虽然对大型公司影响有限,但中小型开发者需承担新增的合规成本和法律风险。
新标准规定的日均下载 1000 次(年下载量约 36.5 万次),覆盖范围显著扩大,即使游戏营收规模较小,只要下载量达标(如短期爆款或营销活动期间激增),也可能触发代理人指定义务。
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,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可了解详情
推荐阅读
鹰角音律联觉 | 苏丹的游戏 | 星穹铁道音乐会
成都慢半拍 | 漕河泾「抬棺人」| 91ACT 复活
对话射雕制作人 | 33 号远征队 | 黑暗世界:因与果
游戏行业书籍推荐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公众号
(星标可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)